10月23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。
这次关键会议,不仅为国家发展指明方向,更为建筑业未来五年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,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。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。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
本次全会重点研究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问题,并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
这不仅关乎国家命运,更深度关联着建筑行业的未来走向。公报已经发布,接下来,让我们共同深入这份纲领性文件,探寻建筑业的机遇与方向。
“十五五”主要目标:
-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
-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
-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
-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
-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
-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
-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。
国家重点提升: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国防实力、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,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。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。
“十五五”重大部署(建筑业相关节选)
1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。
- 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坚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方向,
-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,
-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
-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。
2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- 统筹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建设,
-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,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。
-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。
3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-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,
- 促进消费和投资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,
-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。
- 要大力提振消费,扩大有效投资,
-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。
4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。
- 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
- 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。
5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。
- 拓展国际循环,
- 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、共同发展。
- 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6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-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
-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。
-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
7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
-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、主体功能区战略、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,
- 构建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。
-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,
-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。
8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。
-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。
-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,加快发展文化产业。
9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
- 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。
- 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,
-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,
-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10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建设美丽中国。
-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
- 增强绿色发展动能。
-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
-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。
11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。
-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。
12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,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。
-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。
- 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,
-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。
查看公报全文:
看完上述部署,其实建筑业的总方向就已清晰可见,以下三点至关重要:
- 高质量发展:建筑业的转型是必然的,智能化、绿色化、科技化的新型建造将取代传统方式。
- 全国一盘棋:全国统一大市场(破除地方壁垒)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(城市群、都市圈)。
- 融合化新模式: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,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如科技、数字、高端制造等。
对于建筑企业而言,“十五五”的号角已经吹响,新的游戏规则非常明确:
- 能力规则:从拼关系到拼能力,市场竞争的核心不再是地方保护和人际关系,而是企业是否具备绿色建造、智能建造和跨行业融合的硬核技术与管理能力。
- 价值规则:从拼价格到拼价值,低价中标难以持续,竞争维度转向为项目创造全生命周期价值,包括建筑的低碳节能、低运营成本、高韧性和对未来需求的适应性。
- 生态规则: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生融合化趋势,要求企业必须放弃封闭模式,善于与产业链上下游、甚至跨行业伙伴构建生态联盟,通过合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
总结而言,新规则的核心是:用更强的技术能力,创造更长期的价值,并通过更开放的合作来实现。
建筑业未来的项目会在哪里?
近日,《人民日报》连续推出8篇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系列“钟才文”文章。其中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》一文,清晰勾勒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战场:
1、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蕴含重大机遇。
中国幅员辽阔,区域协调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。
- 中西部地区铁路、公路等密度仍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,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仍然能够产生长期经济社会综合效益;
- 城际铁路和跨江、跨海桥梁等区域间通道建设,对改善交通物流效率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明显,这方面投资需求还很大。
- 中国在算力网络、移动通信、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快速增长,将为全球创造广阔市场空间。
2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蕴含重大机遇。
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,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内涵更加丰富。
- 中国将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、完善空间布局、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;
- 还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,对城中村、老旧小区等进行改造提升,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、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等建设。
满足人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需要,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。
3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
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从谋篇布局的“大写意”到精耕细作的“工笔画”,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、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。
“硬联通”扎实推进,建成中老铁路、雅万高铁、钱凯港、蒙内铁路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,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”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。
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钢铁驼队”。“软联通”持续推进,已与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合作文件,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份自贸协定。
4、民生项目
“心联通”不断深化,农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减贫、水利、防灾减灾等领域一大批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落地生根,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。
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。......
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、有规划、有战略,一定会实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