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根据大数据,1-8月全国3000万以上公投市场总额已经达到8.9万亿,同比增长2.9%。依然是一个存量市场的厮杀,中标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?
和上半年排位相比,前10中标单位中,中建八局、三局等前四的位置很稳固,中标金额超过千亿,与后面的企业远远拉开距离。
排名上升的企业有2家,分别是中铁一局和中建二局,尤其是中铁一局直线上升8名,进入前5名。在上半年的这个榜单里可还没有他的身影。
连续下降2年后,今年中铁一局如何实现翻盘的?
一看数据就明白了,增长主要来自两块:一个是“老本行”铁路和市政稳定输出。另一个很多人可能想不到——矿山工程。再加上在光伏等新能源上的参与度提高,多个板块共同发力,推动整体排名跃升。
铁路方面,中西部的项目机会明显增多,尤其像新疆哈密一个四百多公里的铁路大单,总投资167亿,直接带动中标额同比去年翻了六倍。这背后其实与国家“疆煤外运”的战略紧密相关——去年新疆铁路煤炭外运量同比增长超过50%,既有运力早已不够用,铁路建设迫在眉睫。
处在丝绸之路关键位置的哈密,这样的铁路大项目未来的机会还有更多!总投资接近200亿的鄯敦铁路正在大力推动,有望纳入国家“十五五”铁路规划!临哈铁路改造总投资超500亿元,国铁预计将在今年开工!
而真正显出“破局”成色的,是他们在矿山领域的突破。你可能不知道,做矿山项目,尤其非煤矿建,门槛非常高——不光地处偏远,还常常伴随复杂地质和高施工风险,没点硬实力根本拿不下来。
中铁一局从2023年实现零的突破,今年光在贵州中的一个高岭土矿项目,金额就高达21亿,一个项目超以往全年总和。这种爆发不是偶然,而是长期积累技术和团队的结果。这两年陆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中标矿山类项目,也说明他们在人才、设备和项目管理上完成了升级。
其实中铁整个集团早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开拓“第二曲线”。一局自己也推出了“3+1”战略,发力城市运营、轨道运维、生态资源等板块。但转型并不容易。他们也面临业务协同弱、模式创新不足、人才短缺这些典型的痛点。
从实际结果来看,目前增长的大头还是靠铁路这类传统优势业务。真正的“第二曲线”,还需要更多时间沉淀。
今年的建筑行业越来越困难,国家也出了很多政策去尽量支撑,比如说城市更新、特别国债、两重两新,但很多领域面临资金瓶颈,企业困难重重。都说要拓展第二曲线,实际还是挺难的,进别的行业,也都在卷啊!不管是主业延伸还是跨界都不容易。
大家怎么看建筑企业破局?